我,怀念的
06普播一班 常高
亲爱的山传妈妈:
您好呀!
听闻您马上要过生日了,40岁!可是我明明才认认真真的只陪您过过一个生日啊!就在昨天,“准确的”说就在“前不久”?那是……那……那居然已经是15年前……您25岁,我20岁,大学二年级……
我不知道这总让我仿佛昨日重现的错觉是不是因为您还记得我,但是我确信的是在您庇护下的那段时光,是我过了而立之年回忆起来青春里甘之如饴的过往。如同美好的童年可以治愈人的一生一样,幸福的大学时光绘制了我的人格底色。虽然能回忆起的时光片段随着年岁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少,但怀念的思绪随着时光的累计愈久愈浓。
初次见面,我从太原站的接站口坐上了接新生的专车,正在修路的黑土巷别人回家路上的泥泞变成颠簸着我期待和你相遇的兴奋。那时您的名字“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金黄鲜亮的镶在五龙口街118号院正门口——那个永远躺在记忆里却再也无法跨入的校门墙上。映入眼帘的广干院的教学楼也并没有艺考时看起来让人觉得紧张,也许是门口无边喷泉迎新的喷洒韵律丰富了相遇时的美好;也许是满校园扛着摄像机,举着话筒拍作业的学长们太吸引我的目光;也许是食堂门口长长的报刊栏前面站着读新闻的师哥师姐刷新了我对专业基础的认知。也许还有很多也许,初次和您见面便是我永远回忆起来清晰的昨天。因为太过美好,总是念念不忘。因为美好不能倒回,所以念念不忘。因为您的骨骼更加丰满、新的坐标也将从前完全覆盖,所以只能永远的,永远的,念念不忘于只能留在脑海里的每一丝一毫的美好里。
当然,这只是怀念里美好的一小部分。不管您的名字是从“广干院”变成了“山传”,还是校门口的喷泉变成了文泽湖。我青春里关于“这里”“那里”总有些让我念念不忘的人,如今啊,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忙碌在母校的校园里。只要想起,就觉得真好。只要念起,这便是更想回去看看的缘由。他们是我的老师,更是我的亲人。笔至此,我不禁笑出声来:陈金红老师有超能力!入学迎新的第一天办手续的几分钟言语过后,六十多名新生她全能看到就喊出名字。这成为了我们大学宿舍的第一次卧谈会主题——论大学班主任的超强记忆力。每一次班会她的发言堪称即兴评述的优秀案例。前不久我才得知如今她依然如次,只不过不是班会,而是台下坐着的是学生的任何场合,台上的她真情流露,没有发言稿,但每一句发言都有真诚的影响。真的是个好榜样!如同她的名字,闪闪发光。我真的很怀念,她像太阳一样照耀我的三年时光。怀念那个过节学生送她巧克力导致整晚都没睡好,第二天小心翼翼归还还想了许久带着什么说辞才能不伤害学生的好意,那个廉洁敏感的她。怀念像初为人母生怕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个细节一样,拿着相机拍下我们青春所有的喜怒哀乐,传到我们微博里的那个姐姐一样的她。怀念那个带着我们去参观她的母校,将青春的活力传递给我的她……总想有机会好好表达一下思念与爱。不曾想此去经年,一别今日,悉数流露居然是在为母校庆生的这些字里行间里,这怀念,对金红老师,对克萌老师,思霖老师,苗老师……还有很多可能不记得名字但却深受影响的同学、师哥师姐、师弟师妹……
如同和母校您告别一样,怀念越浓,思念越重。
细细数来,从广干院毕业已15年时光里,再去学习深造的时候的那些校园过往,都不及记忆中广干院的影响深远,这怀念,是爱,更像乡愁。这乡愁,是事业困惑期的安慰剂;是人生迷茫期的引路人;是远行的雁之丰满羽翼。
如同和母校您告别一样,怀念越深沉,思念越浓稠……
此时此刻,我在北京的四环上疾驰,六点的黄昏是北京交通的晚高峰,这里很挤很挤,带着您教会我的点滴和毕业十多年的积累,我奔赴在人生第二份工作的下班回家路上。如同在广干院校园里常喊得那句口号“青春飞扬,梦想起航”。在你怀里长大的我从你放飞我的那刻起,已经学会饱含爱的力量向上生长,成为你的骄傲!希望几年后我的四十岁也如您一样岁月更迭,时光不老,抱朴守拙,行稳致远。
衷心的祝福您,40岁生日快乐! 20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