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来是母校

发布时间:2023-09-17阅读数:

“缘”来是母校

02级普高播音 郭宏锐


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一转眼母校已经走过了40载春秋,更是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山西传媒学院(我读书时称为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尤是祝贺。近日,接到母校播音主持学院宋常云院长(我更习惯称他为宋老师)的诚挚邀请,让我写一篇回忆母校生活的文章编入集册,甚是兴奋,却一时又不知如何下笔,太多太多的美好涌上心头,思来想去,还是先把时光倒回到22年前的一个冬夜吧。

很多校友与母校的相遇我想最早应算到艺考吧,很多同学第一次踏进母校的大门应该就是艺考的那一天,而我则不然,因为有更好的缘分注定了我要与她提早相遇。记得那还是2001年的一个冬天,当时的我正在读高三,与班主任聊起了我的高考、我的大学规划,话题落在了播音主持专业的报考。那时,我才知道有一所学校叫做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而我所就读的高中山西行知中学之前就租住在校园内。有了这样一份机缘,班主任便决定请一位老师带我去参观了解广干院,就这样,在那天下午,我第一次踏进了广干院的校门,学院的老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为我讲解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说实话,那时的我只有一个感觉,就是觉得这个学校好“牛”啊。介绍完毕,已接近傍晚,因为第二天是周末,带我去的高中老师建议我可以自己在校园里转转,他先回去了,我应允,自己开始逛了起来。哪里是食堂,哪里是宿舍楼,那片小树林看起来很神秘……一不留神天就黑了。走出校门过马路,准备乘车回去,突然校园广播站开始播音了,那副画面就这样定格了:一个冬夜,我站在学校对面望着那亮着一盏盏灯的主教学楼,听着广播里未来师兄师姐们甜美动听的声音,我心中暗想,能在这里读书,值了。终于,我在2002年9月拎着行李正式以一名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学生的身份走进校门,我的班别为编播系02普高播音班。

母校:传我技能 授我精神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母校是什么?母校就是你可以在心里骂一千遍,但是决不允许别人说一句“不好”的地方。细细品嚼还是有几分道理的,不完全认同的原因是在我的认知里母校没有不好。尽管因为生活的需要,我在毕业后进行了几次学历提升,可是无论何时何地,我一定会说“我毕业于广播电影管理干部学院(现山西传媒学院),”其实道理也很简单,我第一份谋生的本领来自于广干院,来自于广干院的老师们。

总有人问我,广干院(山传)校园最特别的风景是什么?我一定会马上回答,三五成群在“拍片儿”的人们。确实如此,这应该是学校的传统,作为一所专业的传媒院校,一直以来,学校都会提供各种便利鼓励各专业联合实践,在十几二十年前,在电子设备还没有那么普及的时候,50元可以租用专业DV500摄像机一天,5元可以在非编机房使用编辑机3小时,可以在录音室录音3个小时,可以在灯光室录像3个小时,大学第一天,发到手里的除了课本还有两盘1/2录像带(高带)和两盘DV带,足见学校的用心良苦。在当时还没有“微电影”这个词出现的时候,我人生参演的第一部微电影就是在学校完成的,也是第一次真正领教了镜头背后的辛苦。拍摄的时间是2002年12月,太原的冬天还是很冷的,户外拍摄即使穿着棉衣也还是很难,尤其是一个场景需要拍好几条。为了有更丰富的场景,剧组所有人员动用各自关系,尽可能联系不花钱又有相对较好的室内场景,我们找到了一家宾馆肯借套房给我们用一晚,通宵拍戏,还得精神百倍,这就是传说中的台前幕后吧。人生第一次心甘情愿让别人扇耳光的经历也留在了这里,戏里有一个场景是在电梯里被一名女子误会,于是被扇耳光,导演考虑用“借位”来完成拍摄,但总是效果不佳,最后一咬牙,来真的吧。当搭档的手掌响亮地拍打在我脸颊的时候,其实是有一份成就感的。当时我才刚入学,这部“微电影”不仅留下了我的青葱岁月,更让我在大学一年级就知道了做一名传媒人需要什么。大学三年我勤奋努力,坚持早功,每学期一定有一门专业课全班第一;我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还有幸担任编播系学生会主席。大学教会我的除了专业技能,更重要应该就是专业精神,敬畏专业也是我上班后一直告诫我的学生和后来者的一句话。我不是学校最优秀的毕业生,但我有优秀的母校、优秀的老师,我骄傲。

愿时光倒流 再回母校

每每谈起母校三年的时光,虽已毕业一十八载,仍历历在目。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太多的美好可以诉说,篇幅有限,说几幅片段,剩下的下次再聊吧。在广干院学习播音专业,胡妈妈(胡丽娜教授)和符奶奶(符敬叶)的段子是一定少不了的。例如胡妈无时无刻不在纠正你的语音和发声,不论你是不是学播音的;例如符奶奶无需疾言厉色,只是温柔一句你就可以发自内心地忏悔,人称“温柔一刀”。哈哈哈哈哈,段子虽说是夸张了些,却也足见老师们敬畏教学、爱生如子的慈母之情。

02普播,一直被老师们说是最优秀的一届,其实每届他们都这么说,不过,有一件事儿确实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我们是山传播音主持专业第一届开始毕业汇演的班级,那一场晚会的主题叫做——我们的心声,现在晚会备份应该还在电教中心存档吧,欢迎师弟师妹批评指正。也许很青涩,但很快乐。

不知所云的说了这么多,写的不好,还请大家见谅。阔别母校十八载,总是时常想起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千言万语汇成两个字:感谢!感谢母校、感恩老师,是你们让我们从懵懂少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传媒人,是你们教会我们生存的本领、人生的信念,我为我是山传人而自豪。

诚挚的祝福老师们身体康健、桃李芬芳;祝福学弟学妹们学有所成、为校争光;祝母校四十岁生日快乐,蒸蒸日上,再创辉煌。